信息中心

阳信县工会志(截止到2012年底)
作者:工会    发布:2013-01-01    访问量:   

一、   组织沿革 

19482月,建立阳信县职工会,19493月更名为阳信县工会。1953年撤销县工会,成立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410月成立阳信县总工会。195611月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195812月,并入无棣县总工会,196110月恢复阳信县总工会,此时全县仅有2处工会组织,240名会员。1966年至1972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县总工会瘫痪,1973年县总工会恢复。1986年,县总工会设组织部、宣教部、生产生活部、财务部、职工俱乐部、办公室。19893月,成立“阳信县女职工委员会”。1991年,职工俱乐部改称工人文化宫。1993年开始协助乡镇机关建立工会组织。1995年,增设职工法律保障部。20045月,成立“阳信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11年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总工会。至20128月底,县总工会辖410个基层工会,会员60124名。

二、   历届领导班子成员

195410月阳信县总工会建立,195812月,并入无棣县总工会,196110月恢复阳信县总工会;其负责人开始称主任,1980年起改称主席。

     王文杰(194810月—19493月)

刘青山(19544月离职)

副主任   刘青山(19482-19493月)

王观之(19493月—19505月)

翟林甫(19511月—19533月)

             王萱堂(19533月任职)

             王延庆(195310月—19547月)

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195611月召开)

         (缺)

副主任   王萱堂

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196310月召开)

     (缺)

副主任   王萱堂(196512月退休)

         尹玉亭(196512月—19674月)

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19736月召开)

     尹玉亭(19754月离职)

         武春波(19754月任职)

副主任   万德昌(19762月任职—197610月)

             王炳仁(197812月任职—19803月)

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19803月召开)

     马登胜(19803月任职)

副主席   武春波(19803月任职—198011月)

             刘振坤(19817月任职—19822月)

             傅元新(198211月任职)

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19845月召开)

     马登胜(19875月离职)

         高丕木(19875月任职—19895月)

副主席   傅元新

        孟俊芝(19879月任职—19895月)

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19896月召开)

     张洪林(19896月任职—19918月)

         程金明(19918月任职—199211月)

         刘风生(兼)199211月任职—199310月)

张成敏(199310月任职—19995月)

副主席   傅元新(199211月离职)

         王玉珂(19901月任职—19935月)

         李培虎(19918月任职—19921月)

         张成敏(199211月任职—199310月)

         吴风阁(19935月任职)

         何艳华(女,19982月任职)

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19995月召开)

     董立刚(19995月任职—20028月)

         王洪训(20028月任职)

副主席   吴风阁(20018月离职)

         何艳华(女,20038月离职)

         李廷兰(女,20041月任职)

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20053月召开)

     王洪训(20111月离岗)

         宋德昌(兼)(20122月任职)

副主席   李廷兰(女,20101月离职)

       王淑英(女,20111月任职—20128月)

       赵保义(常务)(201111月任职)               

三、   工作综述

1953年,全县共有职工1800,发展工会会员近1200名,已建立基层工会组织的单位29个(基层委员会20个、组织员9个)。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在“三反、五反”的基础上,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开展抗美援朝爱国主义增产节约竞赛运动,积极制定爱国增产计划或爱国公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国家资财。注重提高职工福利与劳保工作,解决了职工的睡铺和食堂问题。除搬运工会外,职工因工负伤、疾病医疗费用都由行政或资方负责。全县有六十余名工人分散在由基层工会办的职工业余学校和机关业余学校内学习,教育工会也成立了星期学校,聘请专人负责监督,有组织、系统化的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另外,建立了12个流动图书箱,分散在部分基层工会中,帮助职工进行业余学习。是年,李德贵、温吉才、马全忠、田玉秀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模。1955年,发动职工群众开展了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发扬了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基本完成了国家计划。在棉油厂继续推广了李川江大豆先进经验操作法,提升了产量,节约了成本,积累了资金,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商业系统开展了以减少商品损耗、降低商品流转费用、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完成国家商业计划为内容的劳动竞赛。县工会预算700元和文化馆合办了职工俱乐部,同时帮助油厂、书店、私营店等小单位购买了活动工具,多次组织职工参加各类活动。在教育系统大力开展了会员困难帮扶救助和提高福利等工作。1956年,县总工会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了县工会委员会,建立了供销合作、粮食及农产品采购等产业工会,并在这些系统全面开展先进生产(工作)者运动。3月份,王继武、毕福奎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7月份,张洪庆被解放军第28军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年,动员全体职工提供合理化建议,全年有34人提供合理化建议58件,被采用37件,全年节约4700元。协助政府贯彻工资改革,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由去年的26.62元提高到38元,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国营商业实行了劳动保险,解决了部分职工生、老、病、死、伤、残等情况带来的问题。1957年,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先进工作者运动,各级工会配合行政向广大职工群众进行了增产节约、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在群众生活福利方面,普遍向职工进行了勤俭持家与农民同甘共苦的教育,也简化了生活困难补助手续。是年,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加了整风运动。杨明吉被解放军铁道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587月,原县土产公司副经理刘炳臣参加山东省第二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2月,并入无棣县总工会,195911月,县机械厂技术员孟凡绪参加中国工交系统群英会。196110月恢复阳信县总工会。全县仅有2处工会组织,240名会员。

1962年,恢复并健全工会组织。19639月份恢复和发展到基层工会31处,会员784人,10月份教育基层工会又发展了10处,会员455人。农林、水利、银行的职工群众强烈要求恢复基层工会。县总工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财贸、商业、工业、邮电、拖拉机站、酒厂的职工都积极参与进来,接受了各富行业特色的教育。教育工会组织还广泛组织职工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全县大力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有力的揭发了浪费和损失国家资财的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精简安置工作,协助行政妥善安排被精简下来的职工,解决职工困难,搞好福利事业。1963年召开阳信县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到1973年期间,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高举“鞍钢宪法”旗帜,发动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进行技术革新,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增产,厉行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快好省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遵照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指示,依靠群众办好职工业余文化技术教育,发动群众为革命勤奋学习,还积极开展群众业余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时,工会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推迟晚婚和计划生育工作。1973年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到1980年召开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期间,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在县委的领导下,带领广大职工顶逆风、战恶浪,同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邮电局的广大职工始终顶住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不怕扣帽子,打棍子,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加强企业管理,保证投递准确及时,报话安全方便;工基交战线的广大职工坚持学大庆不动摇;财贸战线的广大职工不信邪、不迷路,坚守岗位,为支援工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文教卫生战线的职工,坚持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光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坚持以生产为中心,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滨南化肥厂工会以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增加盈利为重点,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农机厂大胆运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厂内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核算的办法,半年内扭转了多年来的亏损局面。外贸公司的广大职工,几年来坚持三大观点,立足农业,积极发展出口商品生产,连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受到省、地的表扬。在大干四化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钦八供销社会计王学松被地区授予会计助理师的称号;教育战线的闫逢安同志被省政府命名为“特级教师”。长期以来被“四人帮”排斥在工会组织之外的教育、卫生战线,在这一时期经过试点恢复了工会组织。为适应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各级工会组织抓了职工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全县有八个单位建立了业余学校,部分单位建立了短期培训班。滨南化肥厂建立了整日学习的化工班、文化班,县社办了会计班,教育系统办了星期学校和短期轮训班,邮电局、粮食局、卫生局也都办了专业性的短期轮训班。1980年,认真贯彻全总《关于动员职工为四化立功,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迎接党的十二大召开的决议》,把立功活动作为工会的首要任务来抓。八月份,在?山召开的全国邮电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工会工作会议上,县邮电局做了关于职代会建设的典型发言。1981年,在全县广大职工中开展了“五讲四美”和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投资三万多元,扩建了职工俱乐部,更好地为职工提供活动阵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县83个基层工会都开展了各富特色的竞赛活动,对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益都起到了很重要作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整顿工作,全县有六个局先后配上了专职工会干部,对开展工会工作,促进工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积极推行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发挥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县经委专门召开了工基交系统负责人会议,贯彻地委千人会议精神。截止到年底,有十七个企业单位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到1984年召开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期间,县总工会突出抓了以近代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发动组织职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结合本职工作,制定“职工守则”、“文明公约”,学习赵春娥、罗键夫、张海迪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事迹,深入细致地做后进人物的转化工作,积极参加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和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许多企事业单位办起了俱乐部、文化活动室,各级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利用这些阵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对防止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县各级工会按照邓小平同志在工会九大致词中提出的“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截止八三年底,全县有三十九个企事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其中,工基交系统已建的占百分之五十四,财贸系统已建的占百分之八十三。各产业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竞赛立功活动。建筑系统开展了创“全优工程”竞赛;电业系统开展了“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邮电系统开展了“一条龙”协作竞赛;公路运输系统开展了安全节油竞赛,这些活动对调动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完成国家计划等方面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期,流坡坞食品门市部经理刘翠苹被全总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县邮电局话务班被省总命名为先进工会小组,于笑吟同志被命名为省工会积极分子,流坡坞供销社和县面粉厂被省财贸工会命名为先进基层工会,受到表彰。19864月,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刘建科被评为“山东省职工劳模”。河流镇刘庙村原党支部书记刘玉明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县总工会的职工俱乐部占地10亩,固定资产20万元,内设简易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活动室、棋艺室、灯谜室。1987年又新建录像厅1座,可容纳320人。5月,响应地区工会“振兴惠民,建功立业”活动号召,在全县开展了“双增双节”竞赛活动,交通、电业、邮电等行业开展了“创优质、夺高产”竞赛活动,流通服务行业开展了“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并在全县各行各业中同时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19885月,县总工会、县经委、劳动局转发省总《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通知》,组织各基层工会组建“调解委”,6月底,全县共成立了71个基层“调解委员会”。1989年,县总工会在全县职工中组织开展“忆十年,话改革”的形势教育活动。还广泛动员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围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继续开展群众性的“双增双节”竞赛活动。并发动群众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修旧利废工作。是年,新建职工活动楼1幢,面积1272平方米,总造价60万元。全县9个局工委、47个基层工会都建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共有各类球队18个,参加各类比赛超过7500人次,比赛项目20多项。流坡坞南街回民小学教师任秀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阳信县进修学校教师李保岷被评为“山东省职工劳动模范”。1990年,县委组织成立“三教双学”领导小组,分管书记为组长,县总工会和宣传部领导为副组长,各局工委、基层工会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由上而下地层层组织发动“职工读书演讲活动。”各基层工会组织演讲80多次,参加职工3000多人,并组织7400多名职工积极参加地工会组织的“读书演讲百题知识竞赛”,收卷4000多份,书写论文250多篇。县工会和基层工会共出简报355期,出板报187期,在地区活动结束时,获一、二、三等奖各一人。是年,继续开展“技术学习、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和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按省总、省财政局规定,从企业中提取劳动竞赛资金,对技术改进优胜者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效益显著的工人进行奖励;而且还将竞赛重点引入了开展以赛质量,创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七赛七比创七杯”竞赛活动(赛增产增收,比实现利税,创“丰收杯”;赛节能降耗,比产品质量,创“节俭杯”;赛优质创新,比新产品开发,创“优质创新杯”;赛技术进步,比技术水平,创“技术进步杯”;赛管理进步,比降低费用,创“管理进步杯”;赛优质服务,比市场信誉,创“优质服务杯”;赛扭亏增盈,比扭亏额率,创“奋发杯”)。全县11个系统,80个基层工会,8000多名职工参加竞赛,当年创增经济效益320万元。县总工会还与妇联联手组织全县各单位女职工开展“女职工工作目标管理”竞赛,发动她们也积极地投身于“七赛七比创七杯”活动中去。723日,阳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严重灾害。为此,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及时召开动员大会,提出了“赛抗洪救灾措施,比抗洪救灾精神,创抗洪救灾先锋杯”的号召,随即增设“抗洪救灾先锋杯”10个。12个主管局和102个企业全部建立了相应的竞赛机构,实际参赛人数达到10699人,占应参赛人数的90%以上。抗灾过程中共出黑板报和宣传栏143期,《劳动竞赛简报》37期,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单位采稿18篇,省地用稿5篇。《山东工人报》专题报道了阳信县利用劳动竞赛抗洪救灾的情况。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抗洪救灾和经济发展。9月,县总工会组织职工根据全总提出已久的“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决定”,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升级意见,并向全县各基层工会颁发了“660条”的《实施细则》。是年,洋湖乡大秘村邢连禄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原县餐具厂职工黄建生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年终,全县评出省表彰先进集体1个,地先进集体15个,地区民主管理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18人。1991年,开展以“质量、品种、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创造发明活动。职工参与率达80%以上。同时还引入了“三个一”活动,即每个职工都要为企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搞一项革新小发明,为单位创造效益一百元。活动使职工群众从思想上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自觉地为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品种和经济效益而出力献策。工会深入基层,帮助和指导工作,督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奖励办法,要求职工“立足本职,争创先进”,结合开展“八赛八比创八杯”活动(把上年“抗洪救灾杯”改为了“创经济效益杯”)。当年参赛企业195家(含乡镇企业),参赛职工10929人,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278条,采纳656条,实施552条,取得经济效益50多万元。实施小型技改项目14件,新增产值3.2万元。活动结束时共得奖杯22个,其中包括丰收杯1个、节俭杯3个、优质创新杯2个、技术进步杯3个、管理进步杯3个、优质服务杯3个、奋发杯2个和效益杯5个。开展了“学习《企业法》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在工艺美术厂、县农行、实验小学作了试点。工艺美术厂的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厂,并掀起了“民主管理达标”和“党政工三心合一”建家升级活动新高潮。是年,原县经委副主任李忠明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年底,共建成基层工会“职工之家”57个,其中省级“模范职工之家”1个,地级“先进职工之家”5个。“职工民主管理达标合格单位”达到27个。1992417日,全县“破三铁”工作全面辅开,全员推行劳动合同制,岗位机能工资制。各企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内部分配公开,并张榜公布,以利于职工的监督实施。当年邮电局工会被省工会命名为“省模范职工之家”,工商行工会被地区工会评为“先进职工之家”,工艺美术厂等工厂单位被地区工会评为“民主管理达标合格单位”。县总工会组织学习中央文件,收看邓小平南巡讲话5000多人次,办培训班54期,培训2500多人。522日,县总工会与宣传部一起联合举办“职业道德培训”,全县11个系统,55个单位,5039名职工参加,共出黑板报175期,学习园地55处,书写笔记500多篇,建辅导小组55个,作辅导报告70多次,写广播稿54篇,收看职业道德录相20000多人次,举办知识竞赛12次,评出先进单位8个先进工作者73名,优秀学员142名,考试率92%以上,合格率100%,在全区获一等奖,受省总工会、省人大、省文明办共同表彰。举办《工会法》学习班2期,参加500余人,收看辅导录相2500多人次。78月份,组织《工会法》知识竞赛学习,培训104期,培训4800人。9月参加省竞赛,以《山东工人报》刊出试题答卷为准,阳信1700人参加,其中科局级干部114人,专职干部56人。后来,县农行、外贸公司、县联社工会被评为先进集体,隆新娥、仝淑荣同志为党政先进个人,邢晓梅等六人为先进职工,64人为基层工会先进个人。是年,县总工会积极兴办为职工服务的各种经济事业实体,还组织各基层工会办实体11处,年终创收2万元。县实验小学教师索建立被评为“山东省职工劳动模范”。1993年,工人俱乐部改称“工会文化宫”,开展了各类职工文体活动。当年文化宫实体收入2.7万元。县总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特色理论,连续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干部130多人。组织300名工会干部参加地区“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730日组织980名职工参加地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竞赛,收卷率100%,最终有3人得奖。是年,县教育局教师王海滨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94年组织《主人翁与市场经济》大讨论和演讲比赛教育活动,以提高广大职工的觉悟。共举办教育培训班4期,培训骨干346人,组织演讲会8场,参会者万余人,收集教育专项答卷600余份。最后有16名演讲者参赛,决出一、二等奖各5名。同时,县总工会受到地区表彰,另有4个先进集体和4个先进个人受到地区表彰。是年,县总工会组织20多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开展“创文明效能企业”活动,围绕企业“上质量,创效益”组织劳动竞赛,提高工人主人翁意识,征求合理化建议,进行技术比武等活动,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又选择了两个较为困难的企业厂家为“扭亏增盈”联系点,帮助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五一”前后,又结合宣传劳模先进事迹,组织“学劳模、见行动,为阳信经济发展作贡献”活动,积极组织,随时采访,电视宣传,及时报道。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1条,采纳落实9条,创经济效益9万元。7月,县总工会召开《劳动法》全县宣传动员大会,组织观看《劳动法》、《公司法》讲座录相,组织学习《劳动法》培训班3期、培训骨干209人,深入15个企业抽样调查学习情况,发放《劳动法》单行本600多本。同时积极推行基层工会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化。101日,开展了《劳动法》知识竞赛活动,发放试卷1200份,收卷率100%109日,借县城大集机会,举办大型《劳动法》咨询日活动,又发书500 余册。11月底,地总工会表彰阳信《劳动法》知识竞赛“先进单位”4个、“优秀组织者”15人。12月,县棉麻公司副经理魏振和被国家内贸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原阳信康达工艺职工孙立华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951月,县总工会募集“送温暖”资金34226元。其中13个单位资助8300元,各党政群机关近千名干部职工个人捐款募集10926元。按照县总工会提供的《送温暖计划》,县以上党政群部门联系困难企业21个,特困企业6个,困难职工188人,慰问款2.5万元。县总工会对全县60多家企业中的300多户特困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共向他们发放慰问金达2.66万元。县领导分别走访了4个困难企业的特困职工,向他们每户发放慰问金200元,直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地工会主任也代表地委行署来阳信慰问,给县“送温暖办公室”送来慰问金3万元,向困难企业皮鞋厂送发了慰问金5000元,并走访了3户特困职工各送慰问金200元。各级工会为帮助贫困职工脱贫而兴办经济实体3个,报告期内经济纯收入5万元。工会自办“自救职业培训”机构14个,累计培训下岗职工42期,培训学员4710人。报告期内被扶持贫困职工人数2180人,报告期内已脱贫的职工480人。2月,县总工会发出通知建立“阳信县工会贯彻实施《劳动法》领导小组”,要求各基层工会建立相应的“贯彻实施《劳动法》协调领导小组”。每个月都要将贯彻情况向县工会汇报。着重汇报贯彻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职工的看法、主张等。县总工会定期出刊《贯彻实施〈劳动法〉简报》以及时通报情况,推广经验,将《劳动法》变成职工维护自身利益的保护神。310日,县总工会联合县电视台、《梨乡报》社举办“劳模风采”专项学习宣传活动,组织撰写正在报批的省级劳模和地级劳模的先进事迹,并在电视、报刊上进行专项报道,激励职工为经济建设服务。县总工会同宣传部、劳动局一起组织《劳动法》知识竞赛,共印发试卷1000份,收卷600多份。4月份对其中的40多份答卷优胜者颁发了奖品奖状。53日,阳信的宣传工作受到了地区工会的表彰,不久,县总工会主席当选为“中共阳信县委委员”。是年,县总工会在职工中全面组织“创文明效能企业”和“管理效益年”活动,围绕“上质量,创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组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搞技术练兵比武,以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指导部分企业建立联系点和帮扶对子,结合开展“双增双节”活动,收到合理化建议11条,采纳9条,效益64万元。在这次“效益年”活动中,28家企业收到明显效果,12家企业扭亏增盈,9家企业减少了亏损。9月,县总工会以“爱国、爱厂、爱岗”为主题组织举办“全县职工‘三爱’演讲会”,强化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当年,基层工会调解委员会正确处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纠纷16起。河流镇刘庙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广营、原县邮政局局长吴俊兰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96年“两节”期间,多方筹资,对693户特困职工和731户困难职工共发放救济实物和慰问金17.9万元。41日,县总工会发出《号召书》,号召全县广大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增效益,并广泛开展“学习成才,岗位立功”活动,力图推动阳信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6月份县总工会提出《关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县“管理效益年”活动中开展以“四创四降”为主要内容的“五手、双十佳”劳动竞赛。四创为创优创新创先创最佳效益,四降为降消耗降成本降积压降亏损;五手为工业企业中的节约能手、质量能手、销售能手、革新能手和操作能手;双十佳是工交企业的“安全生产十佳标兵”和服务行业的“优质服务十佳标兵”。在企业集体中,则开展争创“管理效益”、“技术进步”、“扭亏增盈”等“劳动竞赛红旗单位”活动。把竞赛指标从企业整体逐级细化量化到车间、班组、个人,鼓励大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7月份县工会又与县文明办公室联手,在全县企业中发起争创“文明单位”、“文明车间”、“文明班组”的同时,争创“文明职工”的活动,举办大型“争创文明职工报告会”一次,11个单位代表和个人报告了不同岗位的先进事迹,推动了“争创活动” 的深入,尔后评出文明职工31名。争创“五手”的企业,多次举办“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比武”活动,全县共参赛215人次,通过层层选拔,最后推选出了16名优秀选手参加地区比赛活动,全都取得了好成绩。12月,原县林业局局长石春瀚被评为“山东省林业劳动模范”。县邮政局职工幽书生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97年初,为解决特困职工生活困难,县总工会多方争取资金,救助企业特困职工657户,困难职工1354人,发放救助金121540元,切实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县总工会继续开展“三爱教育”,结合开展“迎香港回归”系列教育活动。召开动员大会,发放“迎回归”职工读本2870册、其它学习材料1400多份。举办各种教育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760人。还举办“职业道德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参赛9900人,征文稿26篇,评出优秀知识答卷33份;组织演讲比赛3次,选手65人次;举办演唱会、劳模座谈会4次,全县表彰先进个人共226人。是年,深入开展“讲道德、树新风、塑形象,多贡献”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开展争创“文明职工”评选活动,举办主题教育学习班11期,学员1250人,印发《号召书》1800份和其它宣传材料1000份发到基层。1998年,全县已有76家企业先后签订了集体合同。县总工会建立“促进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意见》,强化下岗职工再就业宣教工作,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专题演讲6场,听众4009人次;组织下岗再就业标兵事迹报告会3场,听众2875人;在县级以上电视广播上播发下岗再就业标兵事迹文章16篇,消息3条。各级工会举办培训班,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原县第二餐具厂职工赵芳荣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棉纺厂被评为“全省集体合同制先进单位”。县第一油棉厂厂长崔均元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年底,全县有国有、集体企业共76个,已建职代会企业76个,推行厂务公开企业55个,召开职代会54次。1999年至2000年,县总工会组织“学忆话迎”活动。学习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忆改革开放20年光辉历程,话改革大好形势,迎发展新世纪钟声。

2000年,继续深入开展“访、谈、帮”活动。一访是摸实情,听心声、工作要细致;二谈是讲政策,转观念,工作要深入;三帮是办实事,送温暖,工作要扎实。推广“ 一人加一群”经验,通过对一个“再就业典型”的介绍宣传,去影响带动一大群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学习和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从而形成“滚雪球”式的效应。元旦春节走访期间,对35家特困企业的1116名特困职工“送温暖”,共发放慰问金13万元。县总工会出台《2000年阳信县劳动竞赛意见》,在企业班组中开展“三个一创新竞赛”(完成一项技术革新,开发一项新产品,创造一项新操作法);在职工中开展“五个一活动”(提一条新建议,推广一项新成果,学习一门新技术,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记录)。在全县10大工委68家企业中全面推行,参加人数达7000多人,其中女职工4400人,出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共计348期,树立先进典型单位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46条,提高经济效益400余万元。为增强职工的阶级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工人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改革,参与改革,大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和下岗再就业典型等,县工会举办政策、业务、技术、再就业等内容的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16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怡云抽纱公司总经理赵福文、刘庙回民小学教师菅新刚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1年“送温暖”共发放16万元,基层也自筹23万元,让2500名特困职工得到救助。组织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年”活动,深入企业,宣传发动,发放工会干部培训辅导材料100多本。并提出了“依法治会、民主兴会、开门办会、实力强会”的“四会”新思路。立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迎辉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2年,县总工会投资改造工人文化宫。举办“新《工会法》宣传活动周”活动,在100余家企业中,发放了新《工会法》200多本和挂图100多张。是年,努力推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工作再上新台阶,国有、集体、转制企业集体合同签约率达到85%,建立职工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达95%。全县32家困难企业、1746名困难职工全部纳入了民政部门的“低保”范围。“五一”期间,县财政拨付专款6000元,由省市县领导对全县20余名困难劳模进行走访慰问。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资助22人,资金1.8万元。年底共发放救助金7.5万元。企业自救、职工互助资金达27万元。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朱洪彬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3年,县总工会筹措“送温暖”慰问金17万元,全县共有451户困难职工、6名劳动模范、9名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得到救助。“六一”期间,又救助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上学10名。以“实施安全法,人人保平安”为主题,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74日,举办庆七一“瑞鑫杯”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竞赛,6个企业参赛,600余名职工观看宣传。活动中结合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查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4条,全部作了妥善处理。原供电公司总经理曲金博、原恒达纺织公司董事长陈希贞、怡云抽纱公司总经理赵福文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04年,引资400万元新建一座职工活动中心楼,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510日,县总工会“阳信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挂牌成立。“中心”以“真诚服务,救急济难,直面职工,快捷服务”为工作宗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对困难职工可进行生活救助、再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和信访调处。办公场所设在工人文化宫二楼,县总工会所有人员轮流值班接访。帮扶中心开通了“帮扶热线”,为1055名特困职工建立档案,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是年,县总工会女工委组织下岗女工进行技能岗位培训6期,培训3000多人次,以企帮助她们再就业。同妇联和团委一起,向潍坊、海尔、魏棉推荐下岗女工再就业150人次。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麦飘香”食品有限公司,解决了部分女工就业难问题。美鼎餐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清河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56月,河流镇华盛公司发生了“停工怠工”事件。县总工会接到镇工委的报告后,立即与劳动局一齐赶到现场,与企业老板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研究确定了处理这次事件的具体方案。经过两天艰苦细致的工作,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县总工会帮扶中心全年共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352人次。基本做到了事事有安排,件件有着落,每件事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当年,先后又有43家企业与工会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覆盖职工15091人,职工覆盖率达44%。金缘纺化有限公司职工王玉森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6年,县总工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做到了工会工作与党的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县委办公室2006年【21】号文件转发《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党组关于加强工会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主席由县委任免、县直、乡镇工委主任由组织部任免、企业工会主席经民主选举后县总工会批复。实现了工会主席同级副职配备,县委已任命了八名后备干部为专职工会主席,各乡镇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瑞鑫集团被省总推荐为党工共建典型。4月,瑞鑫集团技术员刘秀青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6月份召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现场会,六个基层工会介绍了经验,县总工会把维权与创建统一起来,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大提高,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较前几年有较大改善,职工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幅度提高,劳动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事故发生率降低,劳动环境明显改善,尘肺病等职业病发病率降低,企业职工民主权利得到提高。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市级6家、县级17家。9月,县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王玉贵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实验小学尹学武老师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获全市第一名、全省二等奖。工会经费连续四年增长超10%。工人文化宫完成建设任务,实现规范化管理。2007年,县总工会按照省总“学振超精神、做金牌工人、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的总体部署,在各行业和部门全面开展了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和安康杯竞赛,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全县女职工中开展了“姐妹同携手,建功十一五”系列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指示精神,开展了“百日建会”行动。4月,东进餐具(阳信)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君萍、滨阳燃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平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县总工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县“解决城乡家庭零就业年”活动中来,培训下岗失业职工437人次,职业介绍579人次,让783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开展了厂务公开日活动,确定每月的5号为公开日,全县国有、集体企业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事业单位实行了政务公开,非公有制企业有 59 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133 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代会制度。2008年,县总工会向上级争取、筹集“送温暖”资金30万元,救助困难职工272人;资助51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县直单位结对帮扶80户,走访困难劳模23。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投身抗震救灾斗争,为四川地震灾区困难职工捐款11.47万元。扎实推进维权机制建设, 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全县签订集体合同70份,覆盖企业81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7份,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68份。进一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全县共有80多家企业、2万多名职工参与创建活动,命名表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32家,其中市级和谐企业19家。滨阳燃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平、瑞鑫集团副总经理任金海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09共向上级争取、筹集送温暖资金32万元,救助困难职工232人;资助31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开展爱心献劳模活动,春节期间筹资3.4万元对21名有困难、有影响的市级以上劳模进行了慰问救助;县直部门结对帮扶80户家庭困难家庭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为部分帮扶户解决了就业或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实现了脱贫或基本脱贫。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组织动员职工广泛开展了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技术革新、节能减排、女职工岗位建功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农信联社营业部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称号、阳信县公路局工程处等5个车间班组获得滨州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围绕科学发展抓预防,预防为主重教育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县参赛企业达120多家,参赛职工达4.6万人。是年,欧亚集团公司董事长丁振颜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滨阳燃化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四星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企业同时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公司副总经理、原工会主席苏文利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10年,组织开展了以“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全县筹集送温暖资金35.4万元,救助困难职工564人;救助市级以上困难劳模21名;帮助31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按照三年脱贫的目标,扎实推进县直部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家庭活动,县直部门所帮扶的80户困难家庭已有78户实现脱贫,另有2户在帮扶单位与帮扶户的共同努力下确保在三年内实现脱贫。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县参赛企业126家,参赛职工3.8万人,县总工会获得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全年新建工会33家,发展会员2637人,职工入会率已达95%以上。商店镇小司村党支部书记、瑞鑫集团董事长黄春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龙福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建国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县地税局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2011年初,县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以“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全县筹集送温暖资金35.4万元,救助困难职工564人,救助市级以上困难劳动模范21名、亲困难女职工23名;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共救助困难职工子女18人。扎实推进县直单位第二轮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新建大伟驾校、祥泰贸易等基层工会32家,增加会员2055人。组织12名选手参加了全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4名选手分获滨州市十佳班组建设演讲比赛二等奖和优秀奖,龙福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实验中学张洪远获劳动奖章。推荐评选出省优秀职工之家1个,滨州市劳动模范7名,市优秀职工之家10个,市优秀工会工作者10名。2012年,县总工会坚持“四个到位”,实施“六大行动”,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4月份,组建了民俗文化产业工会联合会,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集中开展了“劳模宣传月”活动。利用报纸、电视、政务网等媒体,对劳模进行报道。尤其是挑选出10名各行业的精英在阳信电视台开辟“劳模风采”专栏进行重点宣传,其中滨州市“劳动模范”、鑫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立辉的事迹在山东电视台《齐鲁先锋》栏目播出。6月份,县总工会联合县医院为全县132名劳动模范进行了免费健康查体。县总工会联合安监局等部门开展了“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共有22390名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深入开展“调结构、稳增长、推动两区开发建设”劳动竞赛活动,全县有23000名职工参与进来。进一步深化“职代会星级创建”活动,90%以上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坚持了职代会制度,全县已有职代会先进星单位23家,基础星、合格星单位78家。8月份,为了不让寒门学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县总工会重点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32名寒门学子进行了救助,多方筹措帮扶金共计6万余元。